创作佳话
朱军成刺绣助力申博,为国际展览局领导绣制国礼背后的故事
世博会是全球瞩目的盛会。它规模宏大,各国踊跃参与,搭建特色展馆。这里是科技前沿的展示平台,汇聚先进成果,引领未来发展方向。又是多元文化交流的舞台,各国展现独特魅力,促进文化融合。同时,它还是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,推动贸易与投资。世博会更是教育课堂,拓宽民众视野,激发创新思维。它集科技、文化、经济与教育于一体,对世界发展进步起着重大推动作用,是一场精彩纷呈、意义非凡的全球盛会。
2004 年大年初一上午九点多,朱军成的家中迎来了七位特殊客人 —— 上海世博会筹委会官员。这让朱军成颇感诧异,毕竟大年初一就有外地客人来访实属意外。
一番交谈后,世博会筹办人员拿出许多照片,希望朱军成为国际展览局的七位领导绣制肖像作为国礼。然而,这些照片都是新闻照,头像小且五官模糊。朱军成犯了难,他深知绣肖像需照片清晰,稍有偏差便会失之千里。他提议对方提供清晰照片,可筹委会人员解释,因外国人注重隐私权,不便请他们提供,且想给客人惊喜。朱军成本想直接回绝,可看到筹委会成员们满脸期望,他犹豫了。
上海贸促会会长庄孝勇解释道,用刺绣肖像作为国礼的方案是他提议的。他曾看过朱军成的作品,本想早日拜访,但人微言轻,领导提议先找大师做。他们已跑过许多地方,拜访众多大师,皆因不清晰被回绝。此次拜访也是碰碰运气。朱军成问为何不换方案,庄会长说此方案已上报国务院并得到认可。如今三个多月过去仍未落实,领导会认为方案不成熟,他们有失察之责,难以向领导解释。
了解情况后,朱军成感受到他们的辛苦与压力,大年初一还在奔波工作。他被这种不辞辛劳的精神感动,开始考虑接受挑战。他说:并非毫无把握,只是担忧申博至关重要,关乎国家外交形象,若做不好,会连累你们,工作不好交代。筹委会成员一听来了兴趣,齐声问:有多大把握? 朱军成看着他们期待的眼神回答:七成以上把握没问题,我先画一幅素描试试。
半小时后,素描肖像画好了。筹委会委员看到后,愁容消散,直呼:像!简直太像了! 朱军成紧接着说:不要恭维我,请实事求是说。 他们又异口同声道:确实很像,我们都见过本人,不会拿工作开玩笑,把不像硬说像。得到认可,朱军成心里有底,有把握完成艰巨任务。他接着说:请给我一周时间设计这七张照片。设计好后用邮箱发给你们。如果像,你们再来确认;不像,就不必来了。
接受任务后,朱军成压力倍增。他推掉一切应酬和亲友拜访,整日不出门,全身心投入紧张设计工作。他深知任务重要性,关乎自己名誉与国家形象,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能力。内心挣扎中,他向庄会长了解国际展览局七位领导的年龄、经历、工作环境等,以便更准确刻画面部细节。一周后,设计图稿完成并发送给筹委会。筹委会工作人员看到图稿惊叹不已,人像不仅形似且神似。第二天,他们赶到宝应确认绣制事宜,激动地说:心中石头总算落下来了。找过很多大师都没解决,你是怎么做到的?
朱军成解释:大部分刺绣大师单项技能水平高,而我全方面发展,懂设计、绘画、绣制。能根据图片基本情况分析出面部骨架和肌肉块面形状。面部表情和神态无非是骨骼开合与肌肉拉动。像与不像跟胖瘦无关,年龄大小与肌肉松弛度有关。18 岁后骨骼定型不再生长。筹委会委员对朱军成更加敬佩,感慨他才是真正实力派的大师。
为明确责任,朱军成请委员们在设计稿上签字,确认按此稿绣制,因他怕与本人有误差。筹委会要求保密,世博会未开前不得公开报道,还要求 4 月 15 日前完成,因国际展览局 4 月 24 日至 26 日来考察。为保质保量按期完成,朱军成挑选 21 名优秀学生参加绣制,每幅肖像由 3 人分 3 班日夜赶绣,终于在指定日期完成任务。
4 月 26 日晚九点多,庄孝勇电话响起,朱军成紧张询问情况。得知客人非常满意,他心中一松。庄会长说客人十分意外,好奇没照片如何绣出。国际展览局执行主和秘书长更是喜欢,主动提出请朱军成再绣他们年轻时的照片,并提供清晰照片,且时间无规定。
听到这个消息,他感到欣慰自豪。他的努力得到认可,为申博增添助力。他按捺不住激动,询问申博希望。庄会长笑着回答有希望且很大,但要保密。他挂断电话,心情久久不能平复,想不到自己的刺绣技艺能为国家申博贡献力量,这份荣誉与责任感让他无比自豪。